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新闻动态 > 公司新闻

公司新闻·Company news

当前,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蓄势待发,世界主要国家争相寻找创新的突破口,抢占未来发展先机。新材料领域就是其一。大力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,既能补上工业“短板”,增强发展底气,更可通过基础产业创新找寻新动...

公司新闻行业动态

新材料产业年均增速24% 产业前景被资本看好

作者:  2018-07-19 点击:2007

当前,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蓄势待发,世界主要国家争相寻找创新的突破口,抢占未来发展先机。新材料领域就是其一。

大力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,既能补上工业“短板”,增强发展底气,更可通过基础产业创新找寻新动力,对做强“中国制造”意义重大。

作为《中国制造2025》“1+X”规划体系中的11个配套指南之一,由工信部、发改委、科技部、财政部联合制定的《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》日前已正式印发,为新材料产业发展指明了三大重点发展方向,明确了主要发展目标,提出到2020年,实现70种以上重点新材料产业化及应用,建成与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水平相匹配的工艺装备保障体系。

十二五新材料产业成就

“十二五”以来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迅速,有力支撑了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科技工业建设,“十三五”期间,借着政策东风,新材料产业将迎历史性发展机遇。

工信部数据显示,新材料产业规模由2011年的8000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近20000亿元,产业规模翻了一番,年均增速超过24%。总体上看,新材料产业基本实现了‘十二五’规划目标。

“十二五”期间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亮点十足,新材料产业实现上下游不断融合,东西部地区企业分别进一步集聚发展,需求向经济领域进一步扩展,技术创新逐渐走向产业化,生态型新材料成为发展重点。

“十三五”布局三大重点方向 创新抢占制高点

当前,新一轮产业变革蓄势待发,新材料产业作为制造业发展的基础,关乎“中国制造”的品质。特别是前沿新材料领域,往往能够成为催生新生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。“例如被广泛看好的石墨烯,如果能在规模化应用方面取得突破,将有望带动新一代信息技术、新能源、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快速发展。”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。

新材料范围广、门类多、品种杂,“十二五”时期,根据材料的属性、功能和未来趋势,曾将新材料分为6大门类,初步搭建了新材料分类体系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《指南》将先进基础材料、关键战略材料、前沿新材料列为三大重点发展方向。

在前沿新材料中,特别提到对石墨烯、增材制造材料、纳米材料、超导材料等突破,并强化新材料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建设。提出将更加重视原始创新和颠覆性技术创新,集中力量开展系统攻关,形成一批标志性前沿新材料创新成果与典型应用,抢占未来新材料产业竞争制高点。

据了解,新材料从研究发现到成熟应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一般都需要10至20年时间。发达国家大多采用“研发一批、储备一批、应用一批”的材料发展战略,通过制定重点品种发展路线图,加强前瞻性基础研究与应用创新等方式,强化前沿新材料领域布局。

上述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,多年来,我国在新材料技术研究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,在石墨烯、超材料、超导材料等前沿新材料具备较好发展基础,部分领域甚至处于世界先进水平。“十三五”时期,要进一步巩固扩大我国前沿新材料领域优势,组织产业链上下游各方力量开展系统攻关,力争形成一批创新成果与典型应用,为新材料产业及下游应用行业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。

马睿文也表示,《指南》明确了新材料产业发展方向,强调从供给侧发力找准重点应用市场,如在石墨烯领域围绕防腐涂料、复合材料、触摸屏等应用领域,重点发展利用石墨烯改性的储能器件、功能涂料、改性橡胶、热工产品以及特种功能产品,基于石墨烯材料的传感器、触控器件、电子元器件等。“同时完善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,这为新材料产业营造了良好发展环境,有利于促进新材料产业规范化、规模化和健康稳步的发展。”

新材料产品创新步伐加快 重视绿色发展

业内专家普遍认为,借着《中国制造2025》的政策东风,以及《指南》里的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,企业和投资机构看好新材料产业发展前景,资本介入将给新材料产业带来刺激效应,新材料产业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。

市场的反应也证明了这一点。目前,新材料市场板块活跃,多个上市企业表现强势,为进军新材料行业的企业间收购行为增多。

对于未来新材料产业发展态势,马睿文表示,未来技术带动作用将日益明显,产品创新步伐加快。“我国对新材料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视,在科技攻关计划、国家高技术产业化专项等科技计划中都给予了新材料领域重点支持。未来新材料产品创新步伐将加快,将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自主知识产权成果。”

另一方面,新材料产业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。“未来新材料行业将向高性能、多功能、绿色化方向发展,新材料产业可持续发展是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,面对资源、生态环境及人口的巨大压力,生态环境材料及其绿色生产技术的发展日益受到关注,”马睿文说,“未来,在制备技术方面,新材料产业将更加注重发展短流程、低污染、低能耗、可回收、绿色化、数值化等生产制造技术。”


上一篇:无
版权所有:西安科睿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:陕ICP备18013864号-1

地址: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凤城五路赛高街区2幢2单元305

技术支持:兄弟建站